- 权威性殡葬行业盛会
- 国际性交流交易平台
- 超强势媒体传播阵容
行业新闻 » 殡葬改革:重塑殡葬文化

我国的殡葬文化源远流长,并曾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繁荣一时。在旧石器时代的末期,国内原始社会已经开始出现安葬部落成员的行为。而随着社会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这些安葬行为和仪式也越来越繁杂,并逐渐形成了丧葬文化。

在封建阶级社会中, 殡葬文化作为统治阶级维护其政权稳定性的手段而受到高度重视。在反映我国先秦时期礼仪制度基本内容的《仪礼》一书中,“丧服”“士丧礼”“既夕”三篇就专门记述了当时一般贵族从死亡到埋葬的一系列详细仪节。殡葬文化中的居丧、墓葬、祭祀等一系列习俗,也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反映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宗法观念和伦理道德。



但中国传统殡葬文化内容驳杂,儒家殡葬文化的精髓长期淹没在封建糟粕之中,并且传统的土葬方式也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因此在1956 年,我国开始推进以“推行火葬、移风易俗、节俭办丧”为方针的殡葬改革工作。

随着近七十年的殡葬改革工作稳步推进,重殓厚葬、封建迷信等旧有殡葬习俗逐渐被破除,我国殡葬服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但总体看,殡葬改革“破旧”有余,“立新”不足。

在相关政策与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慎终追远”“报养亲恩”等传统殡葬文化精髓没有被充分考虑。并且由于政府部门与社会各阶层在殡葬改革目标的认识上存在错位,旧有的殡葬礼俗体系被推倒后却未能建立起新的体系。这也使得我国目前的殡葬礼俗从“过度繁琐”走向了“过度贫瘠”,殡葬工作缺少了应有的文化内涵。

殡葬礼俗体系的缺少,既减损了国民死亡教育的效果,同时也不利于民众形成正确的生死观念。更为严重的是,“轮回转世”等封建迷信生死观念也开始有了死灰复燃的迹象。与此同时,“殡葬垄断”“天价殡葬费” 等问题频发也让人们对殡葬业的信任度越来越低,殡葬业被越来越多的人看成是“挣死人钱的勾当”。

针对上述行业乱象,可以通过提高从业门槛、加强资质审核和加大行业乱象整治力度来规范殡葬业的发展。2018年6月,经国务院领导同意,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了《全国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民发〔2018〕77号),在全国范围联合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聚焦殡葬领域群众反映最强烈、媒体曝光最集中的突出问题,重点整治公墓建设运营、殡葬服务、中介服务及丧葬用品销售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但更为重要的是,殡葬的重要属性是民生,本质属性是文化。因此,要从文化的层面来重塑当前的殡葬业,让殡葬仪式重新具备一定的文化高度。要辨识出隐藏在殡葬文化中的封建糟粕,传承弘扬“慎终追远”“人道关怀”的殡葬文化精髓。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传承殡葬文化并不是提倡“重殓厚葬”,而是要求人们慎重地处理逝者的后事,坦然地接受亲属的离世。这一殡葬文化是跟传统“孝”文化紧密相连的,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强大向心力的重要来源。通过推动殡葬服务个性化发展,更加注重对逝者精神文化遗产的整理、阐释与继承,以符合现代文明要求的殡葬礼仪体系来增强人民群众的对殡葬文化的认同感。


(转载自网络)


北京昆妙会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据海网络    
返回顶部